也就是伍迪.艾伦的Radio Days。网上有几个译名:《岁月留声》,《那个时代》和《无线电时代》,第一个译名让人觉得好像是有关留声机的故事;第二个太笼统,第三个好一些:以前是有人们把收音机叫做“无线电”的。不过我觉得还是叫《收音机时代》更准确些。一直讨厌伍迪.艾伦,老觉得他叽叽歪歪,装腔作势的样子可以放进大都会博物馆当作小知识分子的标本。不过还是挺喜欢这个电影的,那个望远镜里的潜水艇甚至让我怦然心动。
If I really were an albatross, I could have shown you what I saw from the sky and the ocean. But I'm only human ...
也就是伍迪.艾伦的Radio Days。网上有几个译名:《岁月留声》,《那个时代》和《无线电时代》,第一个译名让人觉得好像是有关留声机的故事;第二个太笼统,第三个好一些:以前是有人们把收音机叫做“无线电”的。不过我觉得还是叫《收音机时代》更准确些。
上次看《火的战车(Chariots of Fire)》 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且那次看的还不是完整版,是我们那个省的电视台为了避免版权问题剪的一个一小时解说版。这些年一直没想起来,倒是看过好几遍拿它 开玩笑的那集Seinfeld。没说的,真正的经典,是我最喜欢的两部体育电影之一,另一部是《胜利大逃亡(Victory)》。英国人拍起那个时代总是 带些怀旧和伤感,没办法:大英帝国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运动员主要来自上流社会的历史过去了;白人包揽奥运会百米前三名也大概永远不会再出现了。我热爱这部电影,可是我更加庆幸没有生在那个时代,而是生活在现在的这个,每个有才能有热情的人都有权利,有条件,有机会选择科学、艺术、体育、娱乐的,人类历史上 从未有过的伟大时代。
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情节大致和历史吻合,当然也可以想像地比史实要戏剧性一些。象Eric Liddell其实在三个月前就知道了比赛要在星期天举行,于是早早地放弃了一百米并且做好了改跑四百米的准备;Lord Lindsay 的原型Lord Burghley并没有得到一百一十米跨栏的银牌(不过他在四年后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得了四百米跨栏金牌),当然也不需要让出他的四百米赛资格;Lord Burghley还是剑桥大学真正第一个在大钟响完十二下之内跑完的三一学院大广场(Great Court of Trinity College)的人,而不是跟在电影的主角Harold Abrahams后 面创造的记录。其它关于主人公生平的叙述大致是准确的:Abrahams一直活到1978年,电影以他的葬礼开始,以他的葬礼结束(这让我想起《阿拉伯的 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Liddell奥运会后不久回到中国,先后在天津和韶昌传教,有个中文名字叫李爱锐。后来二战爆发,Liddell于1943年被日本人关进集中营,在狱中成为囚犯领袖;1945年二月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引起的脑癌,葬于石家庄,此时离日本投降只有半年多一点。――他是一个比电影里更加了不起的英雄。
去年的某天和些合作人一起在东海岸参加会议,会上的事进行得不错,大家决定找一家好餐馆来庆祝一下。同行的某先生这方面很热心,也内行,花了几个小时上 网、 打电话、问前台,终于决定了一家。那家餐馆在十几英里以外,不过的确很高级:两层的殖民地式建筑,面对海滩,是栋旧豪宅改建的。看得出原先的主人属于上流社会,还热衷非洲探险:等座的休息室里到处都是些他当年打猎、航海、玩马球的照片和奖品。
……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今年七月要来洛杉矶银河队(LA Galaxy)了,合同一共五年,年薪是惊人的五千万美元,据好事者计算,这相当于在足球场上九十美元一秒钟。说实话我刚听到时吓了一跳,一是看不出小贝还值这么多钱,二是没想到大联盟(MLS)这么舍得。难道这次小贝真的能让足球在美国流行起来吗?这可是几十年前贝利、贝肯鲍尔再加上克鲁伊夫都没做到的事啊。
网上读到这篇:《人在江湖漂——全面解读《三峡好人》情节》。讲得很细致,贾樟柯的电影也的确值得这样仔细地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