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9, 2005

沾化冬枣

在北京到济南的火车上第一次吃到冬枣,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枣。红、圆,光,脆,甜,想像一下理想中的枣的味道就能知道个四五分了。济南到处有当街兜售的卡车,张贴着“稀世珍果,沾化冬枣”。上网查一下,据说是山东沾化特有的品种,八十年代末重新发掘出来,九十年代开始流行。刚出现时颇贵,现在种植一广,产量便大,价钱也就便宜了-正宗的大约七八块钱一斤。沾化这地名也凑趣,“沾口即化”,正好可以来形容冬枣的甘脆无渣。

这样好吃的东西如此易得,我的感觉就如张岱在《陶庵梦忆》所写:“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Jinan's Night

Tuesday, November 08, 2005

关于《儒林外史》 (之六)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七八回讲王惠,也就是第二回里的王举人。用扶乩所得或偈语一类文字暗示故事里人物未来,再写其如何一一应验,是古代小说里常见的情节。《水浒传》、《红楼梦》、《隋唐演义》、《说岳全传》、《镜花缘》里都有,《三国演义》里有没有一时想不起来了。古人为什么喜欢这种情节恐怕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我猜大约一部分因为某种根深蒂固的宿命感;一部分来源于中文特有的模糊多义性;还有一部分是“敬惜字纸”一类的文字崇拜吧。

与扶乩相近的是碟仙、笔仙一类的玩意儿。碟仙十年前一度在大学里流行,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人信。第一次听认识的人说起玩碟仙是在一个夏夜,我当时感觉正如王惠、荀玫一样:“也觉悚然,毛发皆竖”。碟仙只做选择题,所指方向不由任何一人决定,是玩者无意中的上当;扶乩一动,又是诗,又是词,当是扶乩人有意的欺骗。

陈和甫在荀玫、梅玖拜周进之位时略略提到:

看那三间屋,用芦席隔着,而今不做学堂了。左边一间,住着一个江西先生,门口贴着“江右陈和甫仙乩神数”。那江西先生不在家,房门关着,只有堂屋中间墙上还是周先生写的联对,…

第一遍读也就过去了,读到荀玫向王惠介绍他来历时,回头再读才发现已经交代过。《儒林外史》里这一类蛛丝马迹甚多,找出来很有趣味。

王惠虽然五十岁才中进士,家境却甚富。荀家办丧事,王惠“共借了上千两的银子与荀家’。他家产如何而来,书中未作交代。不过看他当南昌太守所做所为,大约不是正经途径。

王惠留给蘧公孙的《高青邱集诗话》是明初文人高启所著的禁书。记得高中语文课本里收有一篇高启的《书博鸡者事》。 想找点有关的图片作插图,看到这幅毛泽东所书的高启诗:《梅花九首之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毛泽东喜欢梅花,这幅字写得无法无天,气势非凡,— 正是毛氏书法的本色。

Monday, November 07, 2005

有预谋的无意义—王蓬个展 (转贴)

策展人: 卢迎华
展览开幕: 2005年10月15号星期六下午3至6点
展览时间: 2005年10月15号至11月6号
展览地址: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地址: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 319-1艺术东区内 (机场辅路过北五环外第一个红绿灯右转前行约300米,过“限高4米”铁路桥左斜上方路口,广汉堂古典家具对面)
开放时间: 早上 11点至下午6.30pm
展览咨询: 010-8596 3413,
pinkstudio2002@yahoo.com.cn
感谢: www.pengwang.org


王蓬是一位出生于 60 年代初的艺术家,和他同时代的大部分艺术家一样,他见证和历经了中国当代艺术从无到有、从地下到地上、从墙外到墙里、从寂寞到热闹、从前卫到时髦、从贫穷到富有的转变。而他个人也经过了从山东老家考上中央美院附中,到就读中央美院,到毕业后执教于中央美院,到 90 年代中移居美国,到 2000 年回国并定居北京这样一个带有特定普遍性的轨迹。他的艺术创作也经历着从依赖画笔到放下画笔而采用其他媒介这样一个同样带有特定普遍性的发展和演变。 20 多年来,王蓬一直坚持他的装置、行为、摄影和带有技术含量的艺术等方面的创作,形式多样,作品多以观念性和简练的视觉语言见长。国内大环境的变迁和冲击,国内外生活工作体验的差异,艺术家本人身份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个人对作品的思考和对艺术形式的探索,都在王蓬不同时期的创作中有所体现。

作为早期中国前卫艺术的干将之一,王蓬在 1993 年创作了观念性很强的作品“墙”,这是一件针对当时文化政治氛围紧张的一次直接的对质。他在即将举行他的展览的画廊门口不折不扣地砌了一堵砖墙,作为该展览的唯一作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展览的第二天,画廊的管理人员就要求把王蓬把本来计划展出三天的“墙”拆掉,因为“风声太紧”。这一无奈的结局却有力地证明了这个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力量。

在此之后,王蓬的个展几次都以这种带有时间性、行为性、互动性和观念性的独立作品的形式出现,包括在国内外做过的几次 带有行为、事件性的 作品,例如在观众不知情的前提下把他们反锁在展厅里, 在北京故宫的筒子河的一个角亭中居住了三天,和牵引着棉线穿越城市等。在作品媒介上的研究和拓展也是王蓬艺术实践的一个主要部分。在美国生活期间,王蓬在作品媒介实验上的一大突破是开始以计算机技术为起点进行创作。他花了几年时间埋头钻研电脑,并创作出一些以电脑和技术为基础和媒介的多媒体作品。虽然作品背后包括了深刻的思考和复杂的制作过程,艺术家却往往力求以最简单和操作性较强的形式把结果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观众在另一个服务器的终端一旦点击王蓬设置的网页就会把其电脑桌面的图像传输到艺术家的电脑里。

王蓬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方向——摄影,延续了他对个人身份的确定和在艺术形式上的不断拓展和延伸。 崇尚“少”而“精”的他,也把这种言简意赅的风格渗透到创作之中。通过后期电脑制作或加强透视关系改变了正常拍摄的城市街景和人像的成像方式、 排比式的毛泽东雕塑照片,和此次展出的“切片”式的人体摄影,这些作品都是在对摄影这一平面语言进行实验和拓展的同时,其中部分作品对马恩列斯毛和天安门城楼等历史图像的借用体现出艺术家本人自然流露出的对跌荡起伏的公共革命记忆的无法割舍,也在另一侧面反映了艺术家对政治身份和个人身份的敏感和困惑。

题为 “遗传”和“身份” 的两组摄影装置作品是王蓬此次个展的主角。他拍摄了一系列任意人的全身和裸体的照片,并按一定比例垂直地截取出照片最中间的一片,以两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制作和展示。在 “遗传”中, 他把放大并“切割”后的一男一女裸体照各自镶嵌在一个长 7 米宽 9 厘米的底座之上,四周贴满白色的磁砖,摆放在展厅的中央,灯光从照片底部渗出,使人疑似一个无人过问的手术台。其他的 10 多余条男女全身的照片“切片”将被放置入细长玻璃灯管中,并悬挂在展厅四周的墙壁上,按一男一女的组合排列,像实验室中的标本一样被保存和展示。在王蓬的这一系列创作中,形式可以被理解为某种内容;作品也不是作为社会学、文化、道德或政治的简单图示。在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下,对艺术品本身的关注反而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其中“现实主义”的问题和目标。王蓬采用了冒似“科学”的抽样调查和解剖分析的方法,企图通过具有特殊性和标本意义的个体片段来研究和反映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讨论个体身份和意义的目的。而在我们共同面对的这个 “ 粗糙的”、“嘶哑的”和“优柔寡断”的公共声音中,王蓬所建立出的这个静态式的、带有洁癖的、静谧的实验空间的张力将能向何处蔓延呢?


引自http://www.platformchina.org/logo.html

Palm Trees

Friday, November 04, 2005

Freeway 10

Wednesday, November 02, 2005

关于《儒林外史》 (之五)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严贡生严监生都是有些漫画化的人物。严监生尤其夸张:人人都知道两茎灯草的故事,严监生差不多就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吝啬鬼的代名词。不过仔细读读这一回小说可以发现严监生其实是更近于“窝囊”,而不是“吝啬”。

前半回严贡生耍无赖惹了官司又溜之大吉,知县找不到严贡生来找严监生,严监生见到差人来说此事,未加轻慢。留差人又吃酒饭,又拿两千钱打发。—不算小气。

后来老婆王氏病重,严监生又给两个舅爷王德王仁一人一百两银子。还说:“却是不可多心,将来要备祭桌,破费钱财,都是我这里备齐,请老舅来行礼。明日还拿轿子接两位舅奶奶来,令妹还有些首饰,留为纪念。”— 很是周到。

严监生后来生病,全因王氏死后悲伤过度:“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著,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少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可称得上有情有义,《儒林外史》全书里对老婆有如此深情的也就是严监生一人而已。至于“舍不得银子吃人参”,全是对自己苛刻,不是自私。

严监生胆小窝囊,不讨人喜欢;严贡生卑劣无耻,则是个十足的坏人。这种“坏人”不是行为主义的“做坏事的人”,而是那种德纳第式的,欺负人、贪便宜成性,毫无道德,没有廉耻,近乎病态的纯粹的坏人。他做的事让人都没兴致说。

这幅插图是小人书《严贡生与严监生》的封面。左边的人盛气凌人,应是严贡生;右边的畏畏缩缩,当为严监生。

严监生向舅爷王德王仁抱怨严贡生时说:

“便是我也不好说。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逐日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家兄寸土也无,人口又多,过不得三天,一买就是五斤,还要白煮稀烂。上顿吃完了,下顿又在门口赊鱼。当初分家,也是一样田地,白白都吃穷了。而今端了家里梨花椅子,悄悄开了后门,换肉心包子吃。你说这事如何是好!”

“端了梨花椅子换肉心包子吃”一句形味俱全,最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