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9, 2008

明天会更好 (四)

罗大佑是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年轻时还被贴上过“抗议歌手”的标签。当他不再大声抗议的时候,很多歌迷觉得失望。我觉得对他最贴切的描述就是“歌手”两个字,其他所谓“音乐教父”,“情歌圣手”,包括“抗议歌手”,其实都并不准确,至少是不全面的。台湾的很多歌手还喜欢称自己为“歌者”,这个称呼平和中正,盎然有古意,也很适合他。

相对所谓情歌而言,罗大佑的政治歌曲并不多。我很喜欢他的这种节制-作为歌手有理念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这理念也应该用歌的语言表达出来,写成配乐口号或者是乱洒狗血都是末流的勾当,就是从功能上说也很难打动人。罗大佑的较纯粹的政治歌曲也都是旋律优美有力,意象丰富精巧;何况他还写了那么多让人说不清是说事、说人、说地、还是说情的,主题、音乐、语言水乳交融血肉相联的杰作。这背后既有高人一筹的见识,又有傲视同侪的才气,我以为。

青年时人大致是热情的,但也容易偏激;中年后有责任的人更加关心如何解决问题,锐利让位于坚韧也是很正常的-颓废和世故当然是另外一回事。做一个揭竿而起,一呼百应的英雄不仅仅需要热情和勇气,还必备对自己理想不容质疑的确信-这确信里有种很危险的因素,我觉得。不过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老装少比少装老更流行的年代-这两者也没有一定是那个更好,最好也许应该是谁都不装谁-成熟简直就是个贬义词。看到那么多的老家伙唯恐落伍,上蹿下跳地争着讨好年轻人的趣味,甚至会产生王朔那样的想法:“年轻有什么了不起的,谁没年青过啊,你还没老过呢”。

另外徐乃麟称罗大佑为“爱国歌手”也让我感到亲切,这个“国”指的是中国,而不是中华民国或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自己的国家,就像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然最纯朴的感情-真正的理性精神是绝对不会嘲弄这种感情的。网上看到很多所谓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地震预测这种纯技术性问题面前该讲理性讲感情,在爱国主义这种问题上该讲感情讲理性,比赛看谁能把共产党说得更邪恶,真是莫名其妙。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或者爱国主义是应该反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把爱国主义变成一个贬义词。无论是左翼愤青还是右翼愤青,只要是到了为愤怒而愤怒的程度就都让人讨厌。

言归正传。

那时大厅安静了下来,一束蓝光打到舞台的右角,罗大佑已经坐在了钢琴前,表情严肃,空气中开始琴声飘零。

Monday, May 26, 2008

明天会更好 (三)

Shrine Hall是个很奇怪的建筑物-位于南加州,风格却是模仿北非的摩洛哥。“模仿”二字很重要,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建筑,而是像好莱坞的中国人剧院那样的,美国人想象中的异国风情。除了充当演出场所以外,它其实还是兄弟会组织Shriner的总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里举办过好几次奥斯卡奖,我当时还是学生,回家路上碰到过几次。大约是因为离华人聚居的东洛杉矶不远,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明天会更好”演唱会选择了这里,记得一两年前周杰伦也是在这里的。

进门不允许带照相机,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偷偷带进来了。室内空间不小,可以容纳六千多人,坐了一大半观众,估摸有三四千人的样子。内部装修也是阿拉伯风格的,像是个大帐篷。我们的座位在二楼,离舞台不近,还好舞台上有三个大屏幕,可以看清演员的脸。垫场的是当地团体的演出:藏族舞蹈,合唱之类的,舞台的灯光没有变暗,气氛很随便,大家就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

七点半演出正式开始了。主持人是徐乃麟,一个看上去很可亲的家伙,他一上场就感觉热闹了很多。后来回家做了一点研究,知道他以前做过流行歌手,琼瑶电视剧演员,现在是综艺节目主持人。政治上属于深蓝,几天前主持了马英九的就职典礼,刚刚才从台湾跑过来。

第一个歌手是杨耀东,唱了几首民谣。之后是捐款点歌,再唱一首后就下去了。然后是高凌风,一上台吓了我一跳,心想这是哪里来的老不正经的?唱了三首歌后又来了一大段独白和模仿秀,开了一阵陈水扁的玩笑,倒是挺有意思的。后来听台湾的朋友讲,高年轻的时候是和秦汉、秦祥林、刘文正齐名的偶像派巨星,为人风流好色。后来赌博破产,年龄又大了才转型成了谐星,模仿吕秀莲是一绝。看他皮笑肉不笑,一本正经的样子很像是我的一个老朋友。

再然后是赵咏华,我对她是有印象的,那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她不像前面两个老男人那样能唠叨,一身黑衣,安安静静地唱了几首歌,其中包括《红花雨》-那是她在倒扁大会上唱的歌,这首歌Youtube上可以找到,叫做《紅花雨 - 趙詠華感人肺腑版》。我这时才明白这个演唱会的歌手不是乱凑的,罗大佑不必说了,其他这几位也都是深蓝阵营的倒扁积极分子。他们说起赈灾和四川来都是一口一个“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听上去很亲切。这三个歌手每人筹到了两万美元的样子,这些钱都会和门票收入一起捐给四川。

最后压轴的自然是老罗,用徐乃麟的介绍就是:下一位是-最最爱国的歌手-罗-大-佑!

明天会更好 (二)

演唱会前一天和两个来自台湾的同事聊天,他们知道我是“罗迷”,听说我要去演唱会后不禁都会心一笑。这两个同事一个比我小三四岁,一个小七八岁。年轻的那个喜欢美少女组合,像S.H.E.之类的,被我取笑过几次;大的那个以前也不怎么熟悉罗大佑,但是后来有一次从我这里拷了一份罗大佑全集,第二天跑来对我说:好久没有听到这些歌了,真好啊。

的确,在我见过的台湾年轻人看来,罗大佑已经是上一辈人的事了。其实又何止台湾呢,大陆的罗迷也基本集中在三十岁到四十五岁这个年龄段里。有人说罗大佑现在仍然被人关注,地位尊崇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歌迷们都到了有经济实力和话语权的年龄,他们的怀旧需要对乐评、市场都有巨大的影响。这也许是有道理的吧-再私人的音乐体验也可以有相应的宏大解释-不过这个我并不关心。

大陆罗迷对罗大佑的感觉大致是惊若天人,逐渐了解,慢慢平淡这么几个阶段吧。第一次听到罗大佑时的激动,之后到处搜集他的磁带歌词的经历,盼望他的新专辑和演唱会的心情,每个罗迷都差不多。我的第一批罗大佑磁带是在北大的音像室翻录的-那年秋天从合肥跑到北京和朋友们玩了十天-那个音像室的主业是给大家翻录托福听力磁带的。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天高且蓝,银杏金黄,几个朋友每天白天游荡,晚上喝酒,酒后就听罗大佑,听得最多是《未来的主人翁》,《将进酒》,《告别的年代》和《现象七十二变》。那时候还没有歌词,每个人听后的解释都不太一样,这个一部分归功于罗大佑歌词的丰富,一部分归功于他咬字的含糊,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磁带翻录次数太多,音质已经很差了。

后来托人在香港买了几张罗大佑的正版磁带,然后慢慢收集了不少唱片和歌词。九十年代末来了美国,在一个迈阿密的朋友那里得到一份罗大佑全集,那是他的几个来自北大的同学花了很多时间收集,压制和刻录的。最妙的是里面还用HTML格式附带了所有的歌词-那可是一个大工程啊。

再后来罗大佑比较多的出现在媒体上了,再后来罗大佑在大陆举办了演唱会,我听他歌的频率却越来越低了,喜欢自然还是很喜欢的,但是更希望是在合适的场合下和合适的朋友们一起来听。

除了那两个台湾同事以外,因为喜欢罗大佑被别的朋友善意地嘲笑过好几回了。有个老同学还很关切地问我:你除了罗大佑还听不听别人的歌?嗯,听是听过很多的,喜欢的也很不少,但是老实说,像二十岁左右时喜欢罗大佑那样的程度是再也没有了,而且我现在仍然认为也应该是这样。罗大佑的歌,词曲相互发挥,文人情怀浓厚,有直指人心的才气,华人乐坛实在不作第二人想;罗大佑的人,既有年轻时的狂傲,又有中年后的通透,更不是那些一味愤怒,悲苦矫情的饥饿艺术家们可望项背的。沉迷音乐而疏于生活以至于穷困潦倒自然是有的,但那应该是一个无奈的现实,而不是努力的方向或者追求的风格,我以为。

“罗迷差不多都是上一代的人了”,那个年龄大一些的台湾同事说,大约是为了安慰我,又补充道:“不过都是很有水准的啦”。我不禁笑了,很感激他的好意。

Sunday, May 25, 2008

明天会更好 (一)

上周去中国城吃饭,在音像店的门上看到了一张演唱会海报,赫然有罗大佑的头像和名字。原来是“明天会更好”庆祝马英九当选庆功晚会。罗大佑来了,就在洛杉矶。

可是我却有一点提不起兴趣来-我一直期望着能看一场“真正的”罗大佑个人演唱会,就像他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的那些演唱会一样。而这次演唱会显然是没有那么正式-目的主要是慰劳洛杉矶的蓝营选民-这好像是台湾人自己的私人晚会,我觉得。而且要他一起表演的其他几个台湾艺人都不熟悉:高凌风几乎没有听说过,看上去也不怎么样;杨耀东就是没听说过;赵咏华十几年前在电视上见过;徐乃麟看上去很面熟,但不知道是歌手还是演员。看到罗大佑的名字心里自然是一动,但是想想觉得这次就算了吧。

演出的前一天,大学同学W发信来告诉我罗大佑来了,而且已经决定要去,问我是不是一起。我于是又动摇了:这毕竟是罗大佑啊,来美国一次不容易。这次不但是在洛杉矶,而且演出的地点Shrine Hall就在离我办公室几百米远的地方,错过好像是太不应该了吧?随后又想到报纸上说这次演出因为四川地震已经改成了赈灾义演,门票将会全部捐给灾区,不去好像是一点理由都没有。-那么就去吧。

于是星期六傍晚七点钟,我们一共四个人就坐在了那座阿拉伯风格的,Shrine Hall的二楼,看着一些当地华人团体的垫场歌舞,等待罗大佑的出场。

Saturday, May 24, 2008

杂感

一,
最近发现中医和(中国)地震预测真可以算得上是姊妹“学科”。建议它们的支持者多多交流,自得其乐,只是千万不要出来胡说八道,误人子弟。

二,
“愚昧权”是不是人权的一部分?我想不清楚。政治正确的说法大约该是“我不赞同你的愚昧,但我誓死捍卫你愚昧的权利”吧。我想了想,觉得做不到。

三,
以前偶尔也觉得方舟子太刻薄,现在觉得他再刻薄一百倍也不过分。所有以矫情为荣,以愚昧为荣,以反科学为荣,以无知为荣,以神秘主义为荣的言论都应该被嘲笑,被蔑视。

四,
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反科学了。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文科出身,从小学不好数理化,所以崇尚“人文精神”;缺少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所以认识到了“科学的局限性”;热爱自由,信仰民主,尊重人权,所以觉得科学问题面前也该人人平等。

五,
尤其严重的是,因为这些“知识分子”除了写字一无所长,所以他们永远都在写字。

六,
相信天谴,敬畏自然是你自己的权利,但是把污水泼到别人身上近乎污蔑。

七,
要是反科学,反共产党就可以包治百病的话,李洪志早就一统江湖了。

八,
科学并不可怕,但也不会像教会一样上门邀请你,进科学的门槛是要付出劳动的,其实干什么不是这样呢?就从补习初中物理开始吧。

九,
“科学不是唯一正确的”,“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有局限性”,“某某面前,科学束手无策了”,……
这些话本身并不错,可是后面跟着的话几乎全是谬论。这种策略可称为“抛玉引砖”。

十,
上网查了查所谓“可公度性理论”,发现无论用英文还是中文搜索,结果都是那几个中国地震学家。看来中国科学家又一次世界领先了!中国地震学家和中医一样,都是只能在科学“束手无策”的地方才能大显身手-原因只能是无知或者无耻,或者是既无知又无耻。

Sunday, May 18, 2008

哀悼

Saturday, May 17, 2008

关于预测

一直想写写随机过程和混沌现象,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写得不错:

《你觉得,什么叫做预测》

这里的要点是:

一,有些东西是可以准确预测的(确定过程-deterministic process)。
二,有些东西天生是不可以准确预测的(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
三,有些东西天生就是不可预测的(混沌现象-chaos)。

理解这些概念需要一点数学知识,但也不是多复杂的东西,至少比佛经和星相容易。

在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包括我的一些朋友)看来,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个大问题是科学过剩,或者说“科学主义”泛滥。这次地震自然又成了他们“敬畏自然”的口实。如果“敬畏自然”中的这个“自然”指的是“自然规律”的话,我觉得问题不大-这基本上是一种科学态度-除了大可不必“畏”以外;可是他们“敬畏”的往往是所谓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依赖的又往往是荒诞不经的巫术和放弃理性的信仰。我一读到他们的文章就会有送他们一套初中课本的冲动。

既然要“敬畏”自然,难道不想知道自然到底是怎么回事吗?想知道自然是怎么回事,难道不需要科学方法吗?敬畏来敬畏去,敬畏不到点子岂不冤枉!

Wednesday, May 14, 2008

四川地震捐款网站

中科大校友会推荐的捐款网站。如下,在右上角选择“China Earthquake”就可以了,接受信用卡。

http://www.mercycorps.org/

Tuesday, May 13, 2008

不应苛求地震专家-方舟子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伤亡惨重。有人批评地震局为何没能做出预报,质问“国家给你们地震台工资是干什么的?你们整天在干些什么?”也有人联想到四川报纸5月10日报道日前绵竹发生过上万只蟾蜍集体大迁移,认为这种动物异常行为是发生地震的预兆,质问为何没有引起地震专家的重视,甚至嘲笑说“养专家不如养蛤蟆”。

我查了一下,绵竹的蟾蜍大迁移发生在5月5日,距离地震的发生还有一周时间呢。如果这是地震的预兆,为何做为震中的汶川的蟾蜍没有大迁移?为何其他受灾地区的蟾蜍也都没有大迁移?莫非绵竹这地方有什么特殊?在2007年5月和2006年5月都有媒体报道绵竹发生了上万只蟾蜍集体大迁移,当然,那时并没有随后发生地震。其实,蟾蜍大迁移还真算不上什么值得重视的新闻,有关报道时见报端:今年5月9日在江苏泰州,去年5月23日在河北唐山、9月19日在山东临沂……都曾经发生成千上万只蟾蜍的大迁移。

由此可见,蟾蜍大迁移其实是一种正常自然现象,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地点上,都很难把蟾蜍大迁移做为发生地震的预兆。如果没有发生地震,谁还会想起此前发生的动物异常行为?这样的动物异常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可谓天天都有,地震局也经常接到这类报告,如果据此做出地震预报,我们岂不时时要生活在恐慌之中?更不要说因为误报导致的各方面的损失了。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可以根据动物异常行为来预报地震,但是研究表明所谓动物异常行为其实与地震并不存在相关性,国际地震学界主流并不认可可以根据它来预报地震。实际上,目前并没有任何公认的可靠办法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根据曾经很流行的复杂性理论,地震的发生是一种复杂现象,涉及很多偶然因素,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并不是中国的地震专家无能或失职,发达国家的地震专家也同样无法预报地震。在现有的条件下,地震专家的职责不应该是预报地震,而是监测、研究地震。当然,社会上有许多以“地震专家”自居的人声称能够用易经、星象之类的非科学方法预报地震,碰巧蒙中了一次就大肆吹嘘,不过在我看来,他们和江湖骗子并无区别。

真正的地震专家应该承认自己的“无能”,应该让一般公众都了解到,人类在现在是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这样谣言才会少有人信,江湖骗子才会没有市场。我们也不应该把减少地震灾害的希望不切实际地寄托在准确预报地震之上,而应该采取更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例如要求建在地震带的建筑能达到抗震设防标准。我所在的美国加州是世界著名的地震频发地带,近年来几次发生大地震,有的发生在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但是死亡人数很少(每次最多几十人),靠的是当地房屋有非常优越的抗震性能,而不是什么预报。

Thursday, May 01, 2008

一路黄花

去北加开会一天,我决定开车过去。一个同事马上问我“为什么?”;一个同事电话里说“你疯了吗?”;另一个同事第二天早饭时说“我实在忍不住……”。

其实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春天开开车不是很快乐的吗?正如《老残游记》所说:一路黄花老圃,颇不寂寞;何况还会路过圣塔芭芭拉的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