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1, 2006

全家福

Sunday, January 29, 2006

Happy Dog Year

Thursday, January 26, 2006

大学时的钢笔画(之一)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斗数。

李白的文章, 我的画,惭愧,惭愧……

Tuesday, January 24, 2006

关于《儒林外史》 (之八)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古代通信交通都不发达。通信慢,于是探亲访友多半不通知对方,这在现代人看来是应该是很失礼的,可是当时也没办法:王子猷雪夜访戴,来去都不说一声,也不失为一件雅事。不过坏处是难免时常扑空;行路难,就更不用说了。

刘备访诸葛亮是三顾茅庐;娄公子访杨执中也是几番波折。仔细对比,两者之间居然相似之处甚多。

人物可以对应如下: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甲 娄公子 …… 刘备 
 乙 杨执中 …… 诸葛亮
 丙 权勿用 …… 庞统
 丁 陈和甫 …… 司马徽

故事大体是:甲爱才似渴,从某人处听说乙是个人才,几次三番寻访不得。一日丁来访,甲误以为是乙,空欢喜一场。最终找到乙,相谈甚欢。甲正以为天下英雄无出乙右者,乙突然出语惊人,说出丙来。

不同之处是: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正剧;一个落寞,一个雄壮;一个煞有介事,引人发笑;一个奇幻百出,令人神旺。

狗年来了;鸡年走了

Sunday, January 22, 2006

熬白菜

几天前自己在家,懒得弄饭,又不想出去,就胡乱洗了一棵大白菜,加了几粒花椒,一勺酱油,一撮虾皮,熬了二十分钟后居然冒出了一股久违的,小时候单位食堂里的饭菜味道,倒觉得有点意思。

现在每过一段时间厌食一次,失眠几天。失眠就起来看书罢,可是该吃什么好呢?

Molecular Neuroscience Presentation

Monday, January 16, 2006

Hope and Glory

又看了一遍《Hope and Glory》,多可爱的电影啊!

有的电影没有什么故事,可是你会希望它永远都不要结束,并且喜欢它的每一个镜头和细节,《Hope and Glory》就是这样的。

演Bill和Sue的Sebastian Rice-Edwards和Geraldine Muir似乎以后就没有再拍过什么电影;妈妈是Sarah Miles,她年轻时主演的电影包括《Great Expectations》和《Ryan’s Daughter》;另外那个加拿大士兵是Jean-Marc Barr,那是Luc Besson的《Le Grand Blue》里的Jacques啊。

大学军训时看的《碧海情》(Le Grand Blue),当时觉得从来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不过千万不要看英文版(The Big Blue),和法文版中文版相比那不是一个档次的。

《Hope and Glory》名气没有多大,不过从IMDB.com上看,喜欢的人都非常非常喜欢,这就足够了;历史不可能象童年回忆那么温情和诗意,不过既然一部出色的电影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让人这样觉得,那也就足够了吧!

Sunday, January 15, 2006

From the Beach


Saturday, January 14, 2006

Virginia Peanuts and Sunflowers

Overtime

Tuesday, January 10, 2006

Works for 2006



Saturday, January 07, 2006

重读《前赤壁赋》

喜欢读通脱豁达有生命力的文字,可惜现在很难被它们真正说服了:大约是读书目的性越来越强,又越来越认死理,不像年轻时觉得有用不完的时间-只要感动就总是好的。

重读《前赤壁赋》,还是和赋中的那个可以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的“客”更有同感,对苏子所曰大有疑问。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水月或可以“以其不变者观之”,又有什么道理作为生物的“我”也可以与物“皆无尽也”呢?后半段说天地间声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略可成理,但也需要“我”更乐于纵情自然界之声色,而非热衷人世间之功名-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还是最后一段描写(而非论述)最得我心: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与其问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倒不如找点有意思的事去做,不知不觉一生也就过了,正象以酒过一夜。比酒好的是:人死万事皆空,还无宿醉之苦。

Wednesday, January 04, 2006

金刚和大猩猩

金刚有三个版本,二○○五版和一九三三版很像,一九七六版有很大的改编:比如那个探险船是寻找石油而不是拍电影;Anna Darrow改名为Dwan,是从海上搭救上来的;金刚最后逃到世贸中心(WTC)而不是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原因是那个岛上有两个很高的山峰,金刚把世贸中心当成它的家了-很好的故事,只是太伤感了。

网上找到这张一九三三版的照片(图一),是远景,又模糊,很象是那些所谓的尼斯湖怪兽、喜马拉雅雪人、大脚怪的照片,让人觉得真有那么回事似的(九一一后纽约还有什么事不可能发生呢?)。说起制造神秘感,鲁迅的《捣鬼心传》写得最明白:

……捣鬼精义,在切忌发挥,亦即必须含蓄。盖一加发挥,能使所捣之鬼分明,同时也生限制,故不如含蓄之深远,而影响却又因而模胡了。……

不过观众总喜欢看个究竟,只给看那么张模糊照片,或者只拍风吹草动、雷达上的光点是不会有好票房的,何况也不可能拖上三个小时。

三个版本里金刚都是大猩猩的模样,当然一次比一次是做得逼真了。想想也是,大猩猩的体态稳定,放大后看起来比较自然:想像一下一个放大几百倍的细胳膊细腿的猴子吧:感觉就站不住,即使站起来也觉得太滑稽。

又想起吴友如画过的很多动物,有的挺是那么回事;有的就差一些。比如他画的大猩猩(图二)。图中写明“歌利拉猴”(Gorilla),说是“猴”,也的确画得像猴子。如果金刚长成这样能斗得过恐龙吗?我看够呛。不知道吴友如画非洲动物时有没有照片作参照。


另外有一幅黑猩猩,图中叫作“伸般西”(Chimpanzee),画得就更不对了:多了一条长尾巴(图三)。另外背景的山石树木都是中国画法,看起来总是有点别扭吧。

Tuesday, January 03, 2006

After the Soggy New Year

最好的时光

非常喜欢第一段;第二段也不错;第三段没看完。

Sunday, January 01, 2006

2006 = World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