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天晚上睡不着觉,不想工作,看不进参考书,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把《围城》又读了一遍。
看得那么熟的书再看,都是先从最好玩的地方开始:赵辛楣请吃饭逗方鸿渐出丑,大家结伴去三闾大学,汪处厚请客做媒那几段;看完了再看稍平实的部分:鲍小姐和苏小姐在邮船上,方鸿渐家里的那些闲事,方和孙柔嘉怄气吵架等等;最后没得看了,只好读方鸿渐对苏文纨坦白,和唐晓芙分手那些想起来就不太舒服的段落。
不舒服归不舒服,都看完一遍后不免有点怅然-这一遍就这么完了么?下次再有兴味读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小说再长些,或者是有续篇,或者是多有几本类似的小说就好了-类似的小说好像还真的没有,其实就是有也没用的:这看得烂熟了的故事,仿佛已经认识了的人物就像是自己冬天里交叉在一起的双手,稍微挪动一点感觉就完全不对了。
“杀人有暇”,“真有你的”,“托词悲秋,实为怀春”--虽是半夜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杨绛在后记里道:“《围城》中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将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深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的更透彻了。”--我猜杨女士大约多少有些嫉妒吧。
方鸿渐和唐晓芙分手后结交赵辛楣和董斜川一段最是温情;去三闾大学的轮船上方鸿渐失恋又失眠一段最是痛苦。
发现自己其实是希望方鸿渐能够爱苏文纨的,那样对谁都容易些,痛苦少些,以前这个想法好像没有这么强烈--我大约是老了,或者是俗了,或者是又老了又俗了。
钱钟书的书看的不多,除了《围城》以外就是本《宋诗选注》,零零碎碎地看了一遍,其他的几本专著都还没有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