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0, 2006

螺蛳-蜗牛-斯托伊科维奇-斯托伊奇科夫

《知堂谈吃》有一篇由螺蛳谈到蜗牛,大意是说中国人听说法国人吃snail,便想当然地以为是蜗牛,其实很多外文里snail也指螺蛳,法国人其实和中国人一样吃的也是螺蛳云云。知道一点法国菜的人都知道这里想当然的其实是周作人。

这 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和一个朋友的争论。当时在北大旁边的一个小屋里神聊足球,我提到九零年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南斯拉夫球星斯托伊科维奇。那个朋友坚持说斯托伊科维奇是保加利亚人――他把斯托伊科维奇和斯托伊奇科夫弄混了,那时候前者正混迹日本,后者如日中天。于是一个曾经和马拉多纳同场较量都毫不逊色的中场天才就这样被弄不存在了,至少在这个朋友的世界里。我很悲愤。让我更加悲愤的是,这个朋友忽然作恍然大悟状,告诉我我“弄错”的原因:在斯拉夫语系里, “维奇”和“科夫”是一回事,所以一定是我把一个人当作了两个人。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又对自己记忆力一向有信心,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偏门的事儿。可是当时没有参考书,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另外一个有点级别的球迷在场,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弄错点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篇随便写来换稿费的散文,一次无关紧要的聊天,出错了又怎么样呢?我所不能忍受的是这俩个错误里都牵扯了一点“知识”:出错的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编了一个听上去对大多数人来说比事实还可信的故事,然后就相信了。

现在有Google和Wiki,证明我对很容易了(这里是斯托伊科维奇斯托伊奇科夫的介绍)。可惜那个朋友早就没有了联系,有联系的话也未必记得这件事了。

再有这种情况我一定还要争。

2 comments:

NYE said...

有点知识的人,更容易相当然而。。。i read something like people could be better infromed but not necessarily better educated, but in this case, better educated does not always mean well informed. And the sad part is the self-fulfilling argument.

Albatross said...

one, especially a researcher, often need to make choice between a good story and the truth. unfortunately, many chose the fo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