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2, 2010
发芽
无花果发芽了,枣树发芽了,柿子发芽了,石榴发芽了。
冬天看都是些光秃秃、灰溜溜、干巴巴的树枝子,现在都长出自己的模样来了。我不是没学过生物,也知道DNA,可还是觉得太神奇了。
古人格物致知——那得格出多少荒唐念头来啊。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Monday, March 01, 2010
过年回家
一,
十几年没回家过春节了。今年本来是有可能的,可最后还是算了。
年三十晚上是在一个同乡家过的,包饺子,喝酒,打牌,看春晚,聊天。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郊区的山上人固然没有,车辆也很少。M开车,我路上给亲戚打电话拜年。表姐说今年济南也不热闹,大家庭不聚好多年了,小家庭也不过是一起吃顿饭。年轻人大都在外地,要不是有鞭炮声,就跟普通周末一样。
我知道。小时候的春节再也不会有了;从今年开始,对那样的春节的期待也不会再有了。
二,
年二十八在HBO重温了一遍《Planes, Trains and Automobiles》,那说的是感恩节,但感觉和春节是一样的。
以前老做这样的梦:快过年了,可是因为要考试还是别的什么事,不能回家。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混到年三十了,才突然发觉其实是已经没有事了的。仔细一想,如果抓紧的话,或许还买得到票,赶得上车,回得了家,过得了年……,可是一分钟都不能耽误了,家里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热闹,为什么我还在这里?为什么我会这么傻?越想越激动,也越着急,后来就醒了。醒后好一会儿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
三,
《过年》和《一年到头》,是印象比较深的关于过年的电影。
《过年》论人有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女婿、媳妇、儿子的女朋友、外孙、孙子;论物有大瓦房、场院、篱笆、猪头、饺子、豆包、鱼;论事有醉酒、放鞭炮、女儿帮厨、连襟吵架、小儿子看通宵电影、岳父和女婿喝酒、小姑和嫂子在炕上说闺房话……,总而言之,东北大家子的新年。我所不满意的是后来因为钱的缘故,一家人年夜饭吵了架,弄得不欢而散。大约编剧觉得不这样就没有足够的戏剧冲突,没有故事罢。其实有这么多人物,又是在过年,那些细小的事情、微妙的情绪、复杂的关系不都早足以构成一部动人的电影了吗?
《一年到头》说的是北京。那里面有的是春运、火车票、航班、小偷、包工头、中学校长、内科医生……。几个不同阶层的人在春节前扯上关系,大家做着不同的事,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想回家过年。最温情的是电影的结尾:沉稳、书生气、受尊重的医生因为老婆(当然是北京本地人)不让回湖南老家过年,突然出乎意料地哭了,一直那么强硬的老婆吓坏了,赶快和儿子跑出去追着出租车把退了的车票要回来,——“幸亏我上学的时候参加过田径队”,回家过年还赶得上!
另一边是安徽的包工头和伙伴们,买不到火车票后决定开他们的小面包车回家,——那是从北京到安徽啊!最后车子很争气地在年三十的晚上跑回了家乡,然后又很凑趣地在村口抛了锚,开车的包工头骂了一句无比纯正的安徽粗话,然后叫着大家背起行李往家的方向走去,——多好啊,回家过年他也赶上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