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8, 2009

短尾猫


散步见到一只短尾猫(bobcat),也可能是猞猁(lynx)。不管是什么,都不要走太近。

Friday, January 23, 2009

小螺号

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和爸妈、大姨、表姐、姐夫去吃了一顿胶东庄户菜。下午我和MM出去,晚上大家分头过去会合。妈妈说是在“小海鲜”,体育场附近,我说那好找。后来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广场上东张西望找不到。打电话后表姐来接,原来在地下,名字也不叫“小海鲜”,而是“小螺号”。

进去一看,真到了胶东渔村了:青砖墙、小木桌、小马扎、白瓷碗碟、还有一墙的崂山啤酒。表姐已经把菜点好了:毛蛤、花蛤、韭菜八代鞘(章鱼)、烧豆腐、烧海带、蒜香鱿鱼、咸鲅鱼烤玉米饼子、炸蚕蛹、炖偏口鱼、海鲜疙瘩汤。

吃吧!贝壳可以直接扔在垃圾篓里。走的时候别忘了拿胶东大饽饽,每满一百块钱拿一个。十个菜二百块钱,那就拿两个。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胶东海鲜

回去吃的最多的还是胶东海鲜。第一个周末,和ST夫妇及ZZY去了一个好像叫做“桃花源”的馆子。那天下午去了东郊,回城时天已经黑了。“桃花源”在市委附近,那该算是西城了,比东城要安静的多。我前后看了很久才闹清楚那到底是什么地方-以前的那条街好像是有两排很高的杨树的,现在没有了。

胶东菜也常常被称为胶东庄户菜,至少我见过的大多如此。店里菜式啦,装修啦常走民俗路线,这一家也不例外。包间里挂着门神,一面墙上贴着金色壁纸,一面墙上是竹帘子,又实在又俗气,这感觉一下子就对了。记得十多年前云亭火锅刚搬到经十路新址的时候,装修走欧陆风格-桌子中间是咕咕嘟嘟的黄铜火锅,周围是血呼淋拉的牛羊肉片和气味冲鼻的韭菜花、酱豆腐、糖蒜,可是墙上挂的却是洛可可风的油画风景美女-胃口顿时就受影响了。

海鲜嘛,说句废话:爱吃的人觉得好吃,怎么做都好吃,不做生吃也好吃;不爱吃的人无所谓,吃多少也填不进胃里给红烧肉留的那块空。我自然是前者,用WP的话来说,吃鱼吃螃蟹都是有童子功的,刚会吃饭就会吐刺了。

进门要了座,先在外面点好再进去,就像是参观水族馆-海鲜馆好像都是这样的吧。大闸蟹58块钱一只,梭子蟹128块钱一斤,都不便宜。我们要了酱焖大偏口、手扒基围虾、蒸扇贝、炒花蛤、炸藕盒、炒海瓜子,ST又隆重推荐了一个家常豆腐,木笼屉端上来,刀划成小块,小碗蘸韭菜花酱油辣椒油吃。豆腐微有卤水味,粗粗拉拉得有颗粒感,非常不错。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雅士聚

前几年洛杉矶开了一家山东小馆-鲁味居,就在山谷大道上。老板是个济南老太太,老阴沉着脸,带搭不理,很有一巴股的样子。店不大,两排桌子,主打菜有德州扒鸡、烧鸡、茴香苗水饺、牛肉卷饼,柜台里摆着些现成的凉菜,拌海带丝、莱芜香肠、芫荽肚丝什么的。前年表姐一家来玩,姐夫听说有扒鸡,大喜,一周内去买了两次。鸡的质地稍有出入,但味道算是地道,姐夫说。

鲁味居并不能算是个鲁菜馆:烧鸡和小菜都是现成的,不炒菜,动火的地方也就是下下饺子,烙烙饼什么的。常见的鲁菜都没有。后来姐夫在家给做了几道,他是业余烹饪高手,也是我认识的不多的几个铁杆鲁菜爱好者之一。

回家当然要吃鲁菜了。家门口的那家燕喜堂关门了,改成了澳门豆捞还有足浴城什么的。去年冬天去过一次,印象很一般,想想算了。后来和ST聊天,他说有一家鲁菜馆很不错,名叫雅士聚,是个小店。店里只有三四张桌子,没有装修,卫生一般,地方也不怎么好找,在一个小胡同里面;但味道正宗,老板是以前汇泉饭店的大厨。要包间是基本不可能的,至少要提前一个月订,运气不好三个月也有可能。我一听,这可不止有一巴股了,很□□(这个两字济南话实在说不出口)啊,得试试。

问清楚地址,记了电话,原来离MM家不远,山大南路上,走路都可以的,不过的确是从来没有注意到过。在济南的两个星期吃了两次,都是MM去买的外卖,我未睹真容,但MM说的确是间民房的样子,有照片为证。吃了几个最经典的鲁菜:九转大肠、爆炒腰花、溜黑鱼片、芙蓉花蟹;错过了滑炒里脊丝、爆三样、糖醋鲤鱼、糖醋里脊、水晶虾仁。别的还好说,糖醋鲤鱼太不适合外卖了。

鲁菜按我的理解至少有三种定义。最广义的是指全部北方菜,比如在说鲁川苏粤四大菜系的时候,那个“鲁菜”连北京菜东北菜都包括(顺便说一句,四大菜系的顺序饭馆里常常排成川鲁淮粤,这个不对-鲁菜排第一是自古如此的,跟喜欢鲁菜的人多不多,鲁菜好不好吃都没关系。川菜爱好者们,对不起,呵呵);其次是指包含济南菜、孔府菜、胶东菜三个小分支的山东菜,也就是多数菜谱里的定义;最后一种是最狭义的,指的就是济南菜。代表菜目差不多就是上面那些,材料以猪身上的东西为主,加上淡水鱼,有很强的内陆特点。济南的鲁菜馆做的都是这种鲁菜,和另列的胶东海鲜菜不搭边。

鲁菜里我最喜欢胶东海鲜,济南菜还好,不过要点总会要爆炒腰花这道,这东西在家谁爱弄啊:一是原料味道难闻,处理麻烦;二是要急火快炒,家里火头不行。雅士聚做得就很不错:腰花嫩,汤汁浓,笋片脆,蒜苗绿。其他几样也都地道,味道鲜香但不刺激,走的是内家一路,这是和张艺谋电影一样的川菜不同的。

今年姐夫要回家过年,我想他要知道是一定会去的。我得提醒提醒他,回头听听他的评价。

Saturday, January 17, 2009

说说《赤壁》


差不多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个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美国版的《战争与和平》。那时候书读过好几遍,苏联版的电影也很熟悉,第一遍还是高中的事,那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名著改编电影。对于美国版其实没有抱多大希望,只是一来评论都不错,二来据说后拍的苏联版还受过其影响。于是就去看了,在市中心的安徽剧院,记得票也不便宜,以那时候的标准。结果没看完字幕就感觉不好,字体、色调、音乐全都不对,人物也都打扮得跟《飘》里一样。后来勉强坚持了二十分钟,看到安德烈公爵见到奥黛丽·赫本的娜塔莎后对亨利·方达的彼埃尔挤眉弄眼一笑的时候,我彻底崩溃了。走人,一起去的同学也给我拉走了。

《战争与和平》是杰作,奥黛丽·赫本和亨利·方达也不是差演员,但是放在一起就不对了。就像是豆腐乳和冰激淋我都喜欢,但是不大可能会喜欢豆腐乳口味的冰激淋一样。

想起这个是因为《赤壁》。最近有个周末晚饭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当笑话算是看了。一个人我坚持不下来,可人多又紧张-因为老是害怕诸葛亮和周瑜会情不自禁,来个舌吻什么的。金城武帅,梁朝伟会演戏是当代中国电影的两大公理(对师奶来说),不用说都是好的;那么就算是《三国》的错吧,高攀他们两个干嘛呢?

前几天又听说了下集的情节,听上去一样的恶心-注意:不是说约翰吴、金城武、梁朝伟恶心,更不是说三国故事恶心,是看他们拍三国恶心-是那种吃了豆腐乳口味的冰激淋的恶心。

下集里据说有曹操演练风、林、水、火,我印象里《三国演义》是没有提到这四个字的。提没提到也不重要,这四个字出于《孙子兵法》,曹操是孙子专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猜电影里要表现风林水火的原因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因为这四个字在日本电影、动漫里经常出现-脑子被萌萌踢过的约翰吴觉得:既然日本人都觉得好了,那么看来真的是不错了,该用;用了有可能连欧美观众也会觉得好呢。

Friday, January 16, 2009

涮肥牛


回去都是先给WDN打电话。找到他,其他人就都联系上了。大聚会定在肥牛王,就在经十路路南,离山大路不远。两三层楼,几百人同时吃也没问题。定的是个大包间,桌子很大,大家各自在面前的酒精小火锅涮-我倒是更喜欢烧炭的黄铜火锅。不过现在牛肉火锅的名堂真多,除了经典肥牛以外还有一种厚牛肉片,据说是久涮不老的;还有一种极薄的,沾芥末生吃。这天天气不错,房间里阳光充足,牛肉上亮暗分明。

我喜欢火锅,十几年前一个人可以吃几斤涮羊肉,在山医南门的云亭火锅店,WL和ZJH同学应该都还记得吧?不知道是因为那时候年轻,还是那时候馋,还是那时候穷,还是那时候羊肉好,还是那时候底料里有大烟壳。现在呢?……有了花生豆,牙没了。

人都走了几个之后才想起来忘了合个影了,同学们今年春节还要聚,可到时候就没有我们俩了。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牛馍王

回国第一顿饭在外甥女WW的西北小馆“牛馍王”,表哥带我们去的。位置大约是北京东北部,四五环之间。店不大,但是装饰的不错,墙上挂着农民画,角落里好像还有一个磨盘。吃到了久违的白吉馍夹腊汁肉,牛肉粉丝汤,羊肉泡馍,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小菜。M和表哥一人喝了一瓶稠酒,稠酒据说是西北特产,乳白色,装在塑料瓶里。我尝了一口,有一点像是日本浊米酒,度数还要低得多,大约是2度的样子。我自己先来了一个小二锅头,然后喝了几瓶燕京。WW(也就是铁扇公主)和她的新婚丈夫(牛馍王)一直陪我们坐着,说开张一个月来生意好得不得了,马上要在市中心再开一家分店。我说只要别开到济南就行,不然亲戚们一人一顿就把你们给吃倒闭了。表哥表示赞同,小店开张一个月,他已经来过四回了。

第二天早饭继续吃WW前一晚塞给我们的白吉馍。因为时差的关系我胃口极好,喝着小米稀饭吃了四个。十几个小时后到了济南还不觉得饿。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朋友们

在北京见到了SYF。经过了几年的磨蹭,女主角换了几个之后,他的电影终于拍出来了,名字叫做《聚会》。午饭后一起在北大逛了一圈,之后各自有事就告别了。SYF计划回济南几天,约好再见面,也没有见成。

晚上见到了大学同学WH,LML,和LYX。WH又在经历感情波折,LML和LYX都搬回了国,孩子也大了。晚上去CBD喝酒,大约是星期一的缘故,酒吧里人不多,好像除了我们只有一两桌。记得一桌是一男一女,男的像是个乡镇企业家,女的很年轻。黑夜里看到了CCTV的大裤衩,扎着马步端在那里。

WP新买了三十箱红酒,我替他喝了几瓶。说起小时候的事,老家的事(他其实是个表哥),看了三年前在他家的照片。那个苦热的夏天,长得没有尽头。

YXW早些时候来过洛杉矶,当时就约好回济南去他的咖啡馆。不是为了咖啡,而是为了酒。一天晚饭后给他打电话,他说你们先去,我马上到。后来介绍我们认识他的经理,指着我说我懂红酒,我赶快更正:不不,我不懂红酒,只懂酒精。

同学聚会,凑了不少:SF,YXW,WDN,SY,MWN,LY,SL,和HM。SF还是胖;WDN烟酒不沾;SY一如既往的不说话;MWN满腹心事,后来才知道他很有可能要去苏丹维和。吃饭时有人说:看,又像是高中-男生和男生坐在一起,女生和女生坐在一起。临走时SF说:老M,苏丹能不去还是不去了罢。

有两个同学已经不在了,大家都默契地很少谈到他们,我也没有问。

之后又去YXW的店,白吃白喝,临走还拿了一张面值一千块的贵宾卡,什么事啊。打牌时WT来了,他是我永远的对头。晚上去吃羊肉串,WT很快喝醉了,来了个朋友把接走了。

后来ST给我打电话,他是个医生,聚会那天有手术没有来,这天要带我们去东边看看。东边是济南的新区,有的是北京风格的高楼,新修的体育中心看上去不比鸟巢小。那里离龙洞不远,还有一个五角大楼风格的政务中心。ST是唯一带着夫人和我们一起活动的同学,我很喜欢他们。我最喜欢和朋友一起在家里做菜喝酒,可惜朋友们都没有这个想法。晚上ZZY也加入了,有他,谁也插不上话了。

和LDY,SW夫妇见面最多,SW在建筑公司工作,吃饭简直是分身乏术。他说他们公司曾经给一个酒店装旗杆,一共六根。酒店只给了两根的钱,说不够的钱你们来吃就是了。那就吃啊。吃啊吃。有一天吃完,酒店经理来了,很不好意思地说:X总,你看……,这个……,你们今天已经吃到第七根了……

LBC和CW的家不远,晚上找他们聊天。CW离临产还有一星期,挺着肚子总是在叹气;LBC倒是瘦了很多,忙的。聊了些电影和小说,说到《大淖记事》和《好的故事》,说得大家眼睛都闪闪的。嗯,《好的故事》,我迟早也会写一个我自己的《好的故事》。

临走和SF再见一面,他说这些年挣钱累了,以后也许会移民加拿大。

LBC回济南照顾CW了,在北京没能见面,也就没有见到BD和WJ。后来回北京,LBC托我捎个相机,WJ说好来车站取,我想那正好。后来WJ前一天喝多了没能来,约好和BD在地铁站见面。WP开车带我去地铁站,一会BD来了,给了他相机。怕WP等,急急忙忙说了两三句话就告别了。后来我们的车走了,车窗外看到BD背着相机,脸色黝黑,胡子老长地站在路口等过马路,周围是车站出来的人流。

Friday, January 02, 2009

药山

出租车是在德州叫的,司机是个个子不高的德州人,说到济南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是进市里就不熟了,只认识长途汽车站。我说没问题,进了市区,只要看到一个我熟悉的街道就成了,后面怎么走听我的。

后来发现这话说得有点满了,过了黄河就进了市区,但是在二环开了半天也没弄清我们在哪里-我以前哪见过二环啊。第一个熟悉的地名是药山。药山是齐烟九点中的一点,一座黄河边上的石头小山,山腰上有两块搭在一起的巨石。我上次到这里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候药山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从山顶北望,黄河如带,稻田如毡,上面都是缓缓移动的云的影子。现在天黑了,看不见药山在哪里;即使看得见,这些新修的路怎么走我怎么会知道?

司机看出来了,很礼貌地建议问一下行人,那就问吧。停车问路几次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历山路,准确地说是历山路的延长线,路旁看上去还是很陌生。二十分钟后,我们进了老市区,街道的名字开始熟悉了。晚上七八点钟,我们到家了。

……,……,

两个星期后的一个中午,我们又坐在了去北京的火车上。火车出站后不久就开到了药山的脚下,这次我看到了那两块巨石,仍然惊险万状地支在山坡上,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新城区。


图片转自:
http://www.panoramio.com/photo/5509135
http://www.panoramio.com/photo/5509145
http://www.tianqiao.gov.cn/upimages/2006/P4638_1.jpg